共和国摇篮——瑞金
2017-06-09 来源: 浏览次数:0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率领红军先后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赣南、闽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
1931年11月7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时值南国深秋,万木霜天,枫叶正红。就在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开幕了!
来自江西中央苏区及闽西、湘赣、湘鄂赣、赣东北、湘鄂西、琼崖苏区的代表和红军部队、海员及白区等方面的代表毛泽东、朱德、项英、彭德怀、王稼祥、任弼时、张鼎丞、周以栗、邓广仁、曾山等共610人参加了大会。朝鲜来宾也应邀参加了大会。
11月20日,大会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会议还郑重宣布:“瑞金改为瑞京,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这块红土地上诞生了!
此后的3年时间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进行了建立全国政权的探索和尝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种充满胆识和智慧的伟大创造!苏维埃的红旗深深地印入全国劳苦大众的心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二个红色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因为地处农村和面临战争环境,所以有人把它叫做“山坳里的中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山林里的国度”等等。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二苏大”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的决定,使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形态更加完备。总体来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的影响,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以博古为主席。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以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7年9月6日,随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历时5年零10个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走向消亡,而是因为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而转换成地方政权的形态得以继续延续,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可见,瑞金的“红场”通向了北京的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承接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就是我们党的历史逻辑!
苏区精神,就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表现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程“精神”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文脉来说,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建设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井冈山精神的在苏区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
2011年11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