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江西
2016-03-11 来源: 浏览次数:0
江西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她钟灵毓秀、山川瑰丽、人文荟萃、文化灿烂,在这16.6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千百年来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江西是一块令人心驰神往的红色热土。透过历史的烟云,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境内遍布着一个个红色经典: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这些彪炳史册的革命遗迹和光耀千秋的革命精神是中国红色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今天,江西更以其“红色摇篮”的璀璨光芒,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驻足忘返。
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彭德怀、陈毅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的红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谱写了他们革命生涯辉煌、灿烂、伟大的篇章。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江西。正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和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江西人民勤劳勇敢,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英雄的江西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仅有姓名记载的烈士就达25万人之多,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绝处逢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遂川、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酃县(今炎陵县)以及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全盛时期面积达7200余平方千米,人口50多万。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遍全国。井冈山斗争,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战略决策,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基础。由此,井冈山的斗争被誉为“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并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如今,这里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徜徉在井冈山的青山绿水之间,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感慨万千,那八角楼的闪闪灯光、黄洋界的隆隆炮声、朱毛会师的欢呼情景、红军挑粮的崎岖山道……这些都将使你获得灵魂的洗礼、境界的升华。
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春夏之际,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江西南昌,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革命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反击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重要阵地。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南昌市中山路上那座灰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江西大旅社,在以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领导下,在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指挥下,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震惊中外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的诞生,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高举起第一面鲜艳夺目的武装斗争红旗,唤起了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工农群众拿起武器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
瑞金,共和国的摇篮。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1933年初,中共中央也由上海迁入瑞金。在江西大地上诞生的红色中央政权,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它高擎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旗,组织工农群众,以中央苏区为中心,谱写了一幕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诗篇。今天,瑞金城外的“红井”旁,传颂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动人故事,演绎着领袖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苏维埃大会礼堂、长征第一山等红色故都的众多遗址,都是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见证,依然向人们倾情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安源,工人运动的摇篮。1906年12月首发于萍乡的萍浏醴起义,声势浩大,是辛亥革命的前奏,萍乡安源数千工人参加了这次武装起义。1922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由于准备充分,行动统一,并且注意斗争策略,这次大罢工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早期工人运动史上罕见的成功范例,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秋,毛泽东到安源主持召开了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安源也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总平巷、路矿工人俱乐部、谈判大楼……斗争的惊雷在这里炸响,工人运动的画卷在这里展现。
江西这块红土地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不解之缘,与现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有着非同寻常的紧密联系。“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陈云和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在南昌市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的西面荒坡上,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邓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都要从这里走过,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平小道”。正是在这条小道上,邓小平同志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萌发了改革开放的思想,使我们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中,江西人民始终保持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江西的土地,承载着太多的红色记忆,江西的山水,凝结着太多的革命深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革命精神,已凝聚成江西特有的革命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江西的红色历史文化所蕴涵的红色教育资源,已成为江西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巨大宝藏。
江西红色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极为丰富,赣鄱大地上,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承载着血沃中华的历史源流,在新时代展现出独具魅力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