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部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集体备课
2014-08-25 来源: 浏览次数:0
近年来,我校特别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用“井冈山精神”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8月中旬,思政部组织1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井冈山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校领导非常重视,副校长宋增建对备课实施方案的制订进行了具体指导,并在出发前专门来校作了动员讲话,强调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围绕“上山为什么、山上学什么、下山做什么”的任务和“真听、真看、真懂、真会”的要求,坚持做到“走一路、学一路、思一路”,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奉献的无怨无悔、对艰难困苦的无畏无惧、对学习的钻劲挤劲等方面,真正把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吃透学懂弄通,并为下一步带学生到井冈山进行实践教学探索路子。根据校领导指示和实施方案,思政部在井冈山完成了一系列实地备课活动。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大家缓缓拾阶而上步入纪念堂,向长眠于此的四万八千多名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鞠躬默哀,并在庄严宣誓。
在黄洋界革命旧址,冒着霏霏细雨,听取了“黄洋界保卫战”、“吴月娥”等红色故事。隆隆的炮声和弥漫的硝烟虽早已消逝,但井冈山上传承下来昂扬的战斗精神,始终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挑粮小道上,大家身着红军衣,头戴八角帽,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一路红歌,从《红米饭南瓜汤》到《映山红》,并集体朗诵毛主席诗词两首:《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让大家不仅亲身体验了革命先辈当年跋涉的艰辛,同时感悟当年那种融洽和谐、互帮互助,不畏艰险的团队精神。
在大井毛泽东同志故居,读书石旁席地而坐,开展了“读书会”活动。听取了“读书石的故事”、“一根灯芯”等当年毛主席读书的故事,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毛主席当年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坚持读书,大家纷纷表示要刻苦钻研,博学多思,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更好地投身学校的教学改革事业之中,为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贡献力量。
在参观见学的同时,围绕“《井冈丰碑》思源头、烈士陵园铭宗旨、黄洋界上颂英雄、挑粮小道忆传统、朱毛旧居谈奋斗”等备课主题,组织了集体备课,设计了教学场地,明确了教学内容,规范了教学程序,为今后带领学生在井冈山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最后还组织老师进行了“井冈山精神”研讨,从“井冈山精神”产生背景、实质内涵、具体内容和对当时革命事业起到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化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老师们对如何宣讲“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井冈山精神”,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和井冈山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成功成人成才进行探讨交流。黄义灵副主任在交流中强调,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要带头弘扬“井冈山精神”,以“井冈山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为第一责任的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全面建设中去。同时,要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脚本。更好地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教育学生牢记“井冈山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用“井冈山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红色精神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月25日,江西教育电视台以“南昌工学院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赴井冈山集体备课”为题报道了此次备课活动,以下为新闻链接和内容: